为你推荐

  • 高维学堂|创始人财务进阶—打造支撑战略、业务的财务能力[深圳61期]

    内控赋能/徐薇 报名:0/42
  • 高维学堂|汪瀛:业务领先战略-找到战略机会点,构建战略控制点【深圳43期】

    战略&业务/汪瀛 报名:12/42
  • 高维学堂|陈勇:超级转化率-团队训战班【上海26期】

    战略&业务/陈勇 报名:0/7
  • 高维学堂|张鹏:业务优化与利润提升-3层业务检视,驱动现金利润双增长【上海15期】

    战略&业务/张鹏 报名:8/42
  • 高维学堂|殷海龙:美团点评-门店差异化营销打法—四类门店精准适配,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深圳3期】

    餐饮课/殷海龙 报名:0/48
  • 高维学堂丨袁嘉骏:全员短视频营销-餐饮行业【全国12期】

    餐饮课/袁嘉骏 报名:0/42
  • 高维学堂|跨境财税合规【深圳6期】

    内控赋能/周颜 报名:0/42
  • 高维学堂|汤君健:业务管理者养成——左手带兵打仗,右手复制骨干【上海60期】

    组织&人才/汤君健 报名:36/42
  • 高维学堂|赵建光:餐饮业财融合驱动盈利增长—构建经营数据决策体系,打造高盈利业务增长点【上海7期】

    餐饮课/赵建光 报名:10/42
  • 高维学堂|卞志汉《科学分钱——破解企业激励难题》[杭州123期]

    组织&人才/卞志汉 报名:35/42
  • 高维学堂|卞志汉:科学分钱(餐饮版)—把钱分对,激活团队【6期】

    餐饮课/卞志汉 报名:0/42
  • 高维学堂 | Barry 祝鹏程:卓越经营者-找准经营发力点,实现破局式增长【深圳29期】

    战略&业务/祝鹏程 报名:35/42
  • 高维学堂|战略解码到绩效承接-2天1夜任务训战

    战略&业务/杨冰 报名:0/6
  • 高维学堂|北北:高复购产品矩阵与菜单体系—系统思维做产品,长效盈利高增长【深圳22期】

    餐饮课/北北 报名:2/42
  • 高维学堂|GTM产品市场协同作战【广州6期】

    战略&业务/Sammi 报名:0/7
  • 高维学堂|赵传书:打造竞争领先型餐饮供应链—灵活应对变化 快速响应需求【上海11期】

    餐饮课/赵传书 报名:4/42
  • 高维学堂 | 超级面试官 -创始人高管的面试课【深圳35期】

    组织&人才/川老师 报名:11/42
  • 高维学堂|直击经营的人才布阵【上海2期】

    战略&业务/张磊 报名:5/36
  • 高维学堂|郭嘉:极简项目管理—创业公司也适用的高效落地法[上海77期]

    内控赋能/郭嘉 报名:33/42
  • 高维学堂|张雷:跨境爆品打造-跨境系列课【深圳19期】

    战略&业务/张雷 报名:0/42
  • 高维学堂|郭嘉:战略级项目管理-让战略落地,实现收益[深圳7期]

    组织&人才/郭嘉 报名:1/42
  • 高维学堂|有效的自我领导-EPL课程

    组织&人才/LMI教练 报名:0/6
  • 高维学堂|李宜蓓:餐饮线上营销与爆品打造-解锁流量变现新招式【深圳9期】

    餐饮课/李宜蓓 报名:2/42
  • 高维学堂|阿里大政委欧德张:做实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深圳85期]

    组织&人才/欧德张 报名:0/42
  • 高维学堂|崔建中:B2B策略销售-科学定策略,大幅提升赢单率【上海38期】

    战略&业务/崔建中 报名:0/42
  • 高维学堂丨袁园:OGSM业务规划与执行-一页纸打通战略到个人绩效「杭州72期」

    战略&业务/袁园 报名:16/42
  • 高维学堂|余章荣:超级门店与流程再造—构建高效流程,助力业绩增长【深圳39期】

    餐饮课/余章荣 报名:10/42
  • 高维学堂|赵建光:科学调优单店模型—用三维数据模型构建可复制的单店盈利公式【2期】

    餐饮课/赵建光 报名:2/48
  • 高维学堂丨战略客户经营 【上海首期】

    股权课/夏凯 报名:36/42
  • 高维学堂|高上:需求预测管理&库存管控【上海27期】

    战略&业务/高上 报名:1/7
  • 高维学堂丨蒋伟良:组织设计总纲课-冲锋导向的组织与人才建设[上海17期]

    组织&人才/蒋伟良 报名:41/60
  • 高维学堂|刘玖锋:1号找人官-创始人的战略性人才聘用课【深圳13期】

    组织&人才/刘玖锋 报名:9/42
  • 高维学堂|祝鹏程:月度经营分析会-直击问题、找准抓手,集中力量打胜战!【上海36期】

    战略&业务/祝鹏程 报名:27/42
  • 高维学堂丨Ronnie 陈陶琦:品牌增长与全域营销-跳出流量内卷,品效销合一助力增长【深圳29期】

    战略&业务/陈陶琦 报名:27/42
  • 高维学堂丨崔建中:高效拜访-用一半时间,赢两倍订单【深圳9期】

    战略&业务/崔建中 报名:29/42
  • 高维学堂丨高上:跨境全链路提效降本【深圳首期】

    股权课/高上 报名:3/7
  • 高维学堂|刘晴:外卖盈利模型重塑(连锁企业)—重塑外卖模型,实现利润倍增【5期】

    餐饮课/刘晴 报名:1/42
  • 高维学堂丨张静:特许加盟-法律风控课—建立加盟风险管控与品牌保护双体系(餐饮行业)【2期】

    餐饮课/张静 报名:0/42
  • 高维学堂丨崔建中:销售业绩管理-让关键销售行为对准业绩增长 【深圳26期】

    战略&业务/崔建中 报名:4/42
  • 高维学堂|“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深圳106期]

    组织&人才/蒋伟良 报名:39/80
  • 高维学堂|郭春鹏:餐饮私域会员增长实战课—从“流量”变“留量”,让“回头客”持续复购【北京11期】

    餐饮课/郭春鹏 报名:35/42
  • 高维学堂|徐薇:财务BP能力提升-业财融合助力盈利管理【深圳12期】

    组织&人才/徐薇 报名:32/42
  • 高维学堂|袁园:OGSM战略拆解 —— 将战略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年度计划 【上海6期】

    战略&业务/袁园 报名:0/7
  • 高维学堂|科叔:AI与用户研究实战-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实现产品差异化创新[北京22期]

    战略&业务/科叔 报名:13/42
  • 高维学堂丨高上:供应链管理-如何实现快交付高周转【深圳39期】

    战略&业务/高上 报名:26/42
  • 高维学堂|罗毅:做对股权激励-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拼,一起赢【深圳3期】

    内控赋能/罗毅 报名:18/36
  • 高维学堂|季益祥:教练式领导力—把每位员工带成干将[上海95期]

    组织&人才/季益祥 报名:17/42
  • 高维学堂丨韩雨廷:特许加盟-商业模式课—从模式成功到体系成功,打造万店连锁路径(餐饮行业)【6期】

    餐饮课/韩雨廷 报名:0/42
  • 高维学堂|于学航:人人都是自己的CEO-激活团队,成果翻倍【北京17期】

    组织&人才/于学航 报名:0/42
  • 高维学堂|刘绍荣:战略设计总纲课-开启新战略,领跑新周期【上海16期】

    战略&业务/刘绍荣 报名:23/42
  • 高维学堂|升级定位与品牌战略-全套品牌打法,瞄准品类第一[深圳69期]

    战略&业务/冯卫东 报名:46/50
  • 高维学堂|刘振宇:餐饮股权动态合伙制—从单店到多店,股权助裂变【5期】

    餐饮课/刘振宇 报名:1/42

警惕!这3个经营决策正在吞掉你的现金流

原创 2025-11-14高维学堂

640.png

►高维君说: 

拼尽全力把公司做大,却发现利润越来越薄;核心人才出成绩,就被对手高薪挖走;想撬动新渠道资源,却总感觉哪里卡住了... 你以为问题出在人贵、钱少、资源缺。 但真相是:你没有用好股权这套“增长杠杆”。


股权,是拿未来的价值去换今天的资源。 从企业发出第一份offer开始,就已经在用股权了,只是没意识到而已。这套企业撬动利润、人效、资源的“增长系统”,如何用好,来看罗毅老师怎么说。

 

作 者 | 罗毅

来 源 | 高维学堂(ID:gaoweixuetang)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全球商业环境中,跨境企业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与机遇。许多创始人往往将股权视为一种简单的“分蛋糕”工具,仅在融资或企业拆分等特定节点才予以关注。


这种认知,导致了企业在人才吸引、成本优化和资源整合方面的诸多痛点,例如业务快速发展却总面临人才短缺、核心人才倾向于独立发展、以及公司规模尚小时难以吸引顶尖人才等。然而,股权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是一种超高杠杆的战略性工具,能够成为企业实现指数级增长的“超级引擎”。


今天这篇文章,旨在深入剖析跨境企业创始人常犯的四个致命股权认知误区,并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全文涉及的案例数据均已脱敏,仅为辅助理解,并配以具体的落地路径推演,以期帮助创始人早日突破这些瓶颈,充分释放股权在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中的巨大潜力。


image.png


通过对这些误区的拆解,本报告将揭示股权如何作为一套“增长操作系统”,通过架构优化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激励机制锁定核心人才,并通过巧妙设计撬动外部资源,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01


误区一:

忽视股权架构价值


许多跨境创业者普遍认为,股权规划仅仅是融资、上市时的“流程性”工作,与日常经营活动关联不大。


这种观念忽略了股权架构在企业运营全链路中的战略价值,尤其是在跨境业务涉及多国家/地区税收政策的复杂背景下。事实上,股权架构是实现税负优化的“源头开关”,其合理设计能够直接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而非仅仅是股权分配的工具。


image.png


案例分析:通过股权架构优化税负与利润


以一家主营3C类产品的跨境电商企业为例,其年营收规模在数亿元人民币左右。早期,该企业将采购、亚马逊运营、海外仓管理等核心业务全部集中在国内母公司。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企业逐渐暴露出两个主要痛点:一是境内外资金流通受阻,银行与税务部门频频要求企业核实资金流向与合规性;二是境内母公司利润高度集中,导致企业税负压力较大。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股权架构调整采取了两步走战略:


1、境外布局:设立香港资金枢纽


境内集团公司通过境外直接投资(ODI)备案(ODI备案是境内企业对外投资的合法合规渠道,是确保跨境资金流动合规性的重要前提),对外投资设立香港子公司,该香港子公司作为集团的资金枢纽。在获得ODI的严格审批后,境内公司才能在外汇监管下将资金汇往香港。同时,香港子公司的利润也可通过合法分红回流境内母公司,用于境内经营发展。这一路径完全合规,有效解决了境内外资金流通的难题。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境内母公司对香港子公司的投资需满足「真实商业目的」(不能仅为资金流通 / 避税),且 ODI 备案需提交详细的境外业务计划书(如香港子公司具体职能:是否承接采购、结算、区域运营等实质业务,而非单纯 “资金过账”)


合规风险提示:若香港子公司仅作为 “资金中转平台”,无实际经营活动(无办公场所、无员工、无实质业务合同),可能被认定为「空壳公司」



2、境内布局:业务分立与主体优化(基于业务实际需求,在合法合规框架下进行)


根据业务模式,将核心业务进行专业化拆分,在拆分过程中严格避免人员混同、业务交叉,确保各主体职能清晰、独立运营。例如,设立独立的采购公司、亚马逊运营服务公司、研发公司及仓储管理公司。各职能子公司根据其业务性质,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


本次调整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并保障全面合规。在这一系列以业务为驱动、以合规为前提的优化措施落地后,企业的综合税负也随之实现了显著的合理化下降,每年净利润因此增加约百万级人民币,最终实现了企业经营合规性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这些通过税负合规规划后释放的资金,被企业迅速反哺至产品研发和站外推广等核心增长领域。在短短数月内,其北美站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数个百分点。



3、落地路径推演:合法合规的“税收容器”


跨境业务固有的“多区域属性”,决定了股权架构能够通过“业务分立与区域政策匹配”的方式实现税负优化。


其核心并非“避税”,而是在合理、合法、合规的商业目的下,运用股权将业务放置于更适合的“税收归属主体”之中,从而实现利润的高效留存和再投资。


第一步:梳理业务链条:首先,企业应全面梳理自身的业务链条,包括采购、运营、仓储、结算、研发等环节,并识别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税痛点”,例如高关税、高企业所得税或跨境结算费用等。


第二步:匹配政策与实体:其次,根据识别出的痛点,匹配相应的税收政策,如香港的低利得税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随后,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根据业务链条设立子公司等方式,让这些实体承接对应的业务,以合法合规地享受政策红利。


第三步:建立合规的转让定价机制。业务分立后,新设立的采购、运营、研发公司之间构成法律上的“关联方”。它们之间的所有内部交易(如采购、服务提供)必须严格遵守“独立交易原则”,即按照非关联方之间的市场公允价格进行结算。企业必须准备同期资料报告,以备税务机关核查。


温馨提示: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时,其在相关司法管辖区建立的“实质性经营”至关重要。


这不仅仅是地方性规定,更是全球反避税趋势下的普遍要求。例如,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明确要求企业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职能子公司有实质性经营,包括有满足业务需求的人员、主要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资产(避免人员、资产混同,确保业务独立性)。


缺乏可证明的实质性经营,可能导致企业无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创始人不能仅追求低税率,更需投入资源构建真实的运营存在,这是长期合规和风险规避的关键。


02


误区二:

不上市就不做股权激励


“我们不上市,股权激励没用”——这是跨境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高频误区。这种观念忽视了股权激励在非上市公司中,尤其是在跨境业务高度依赖“人效”(例如单个运营人员能撬动的商品交易总额GMV)的背景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股权激励并非上市公司的专属,它更是锁定高绩效人才、解决“核心运营人员单干”痛点的“黄金锁链”。


image.png


案例分析:通过股权激励锁定核心人才


一家做家居园艺的跨境电商,有6个亚马逊精品店铺,核心运营小张掌握着3个头部店铺的选品逻辑和站外资源,却一直犹豫是否离职单干(同行开出底薪+提成,超过当下2倍以上薪资挖角)。为挽留并激励这位核心人才,公司老板重新设计了一套“店铺利润分成+虚拟股权”的激励方案:


短期激励:每个店铺年度利润超出历史均值的部分,拿出30%分给运营团队(小张作为负责人拿其中40%)


长期激励:若3个店铺连续2年利润增长超30%,小张可获得公司2%的虚拟股权(可按公司年利润,获得再次分红)


实施后,小张算了笔账:原来单干需承担供应链、物流等风险,1年利润天花板约50万元;留在公司,3个店铺年增量利润约300万元,他能分36万元(短期)+公司总利润虚拟股权分红约10万元(按年利润500万元算),合计46万元,且无风险。


结果是:小张不仅留下,还带教出2个徒弟,3个店铺年GMV从3000万增至4500万,利润增长50%。


落地路径推演:未来收益换当下投入


跨境运营具有极强的“经验壁垒”,例如对特定类目的深度耕耘和对平台规则的深刻理解。仅仅依靠固定薪资,很难有效锁定这类关键人才。股权激励的核心在于“用未来收益换取当下高价值投入”,让核心人才深切感受到“留在公司赚得更多、风险更低”。


第一步:锁定核心岗位:首先,识别并锁定企业中约10%-20%的核心岗位,例如资深运营、供应链负责人等,通过“利润分成”等短期激励方式,解决其当下的动力问题。


第二步:搭建持股平台:其次,搭建规范的持股平台(如有限合伙企业),逐步将虚拟股权转化为实股,通过设定3-5年的长期服务期限,并约定“离职则回购”条款,实现对核心人才的长期绑定。


第三步:按业务线拆分股权池:当业务拓展至多平台(如亚马逊、独立站、TikTok等)时,可考虑按“平台线”拆分股权池,让不同的团队为各自的“战场”负责,从而激发团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价值判断:核心人才流失率可从30%降至5%以下,人效(GMV/人)提升40%,相当于用10%的股权撬动了业务规模翻倍。



03


误区三:

合规后才做股权激励


“我们财务不规范、报关有瑕疵,做不了股权激励”——这是许多跨境初创企业常见的顾虑。这种误区源于将“完全合规”视为实施股权激励的前提条件,而非将股权激励视为驱动增长、进而反哺和加速合规进程的工具。股权激励的核心在于“算清增长价值”,只要能明确“员工创造了多少增量”,即使合规尚待完善,也能找到落地的切入点。


image.png


案例分析:不完美但可落地的增量激励


一家成立1年的跨境服饰企业,主做独立站,财务能算清“单品毛利”和“店铺利润”,但部分采购的报关存在瑕疵。面对这种情况,公司并未因合规问题而停滞不前,而是为团队设计了“爆款增量激励”方案:


设定基准线:每个季度打造1款“月销超500件”的爆款(毛利率≥40%)


激励规则:若超额完成(如季度出2款爆款),每多1款,团队可分该爆款净利润的25%(按3个月核算)


团队为拿激励,主动研究Google Trends和用户评论,把一款基础款T恤改款(加反光条设计),通过“夜跑穿搭”场景营销,3个月卖了1800件(毛利率45%),净利润28万元,团队拿到7万元分红。


更关键的是:这款爆款带动了店铺其他产品的关联销售,季度GMV增长80%。


落地路径推演:增长反哺合规建设


跨境初创企业的合规问题往往是“发展中的问题”,而非不可逾越的障碍。股权激励正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工具”。只要能够锁定“可量化的增长指标”(如爆款数量、GMV增量),员工就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努力与收益挂钩”,这反而能加速企业走向合规。因为业绩的增长能够为规范流程、投入合规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和资金。


推演路径:


第一步:从“离钱最近的环节”入手:优先从直接影响收入和利润的环节(如运营、产品、营销)入手,以“增量利润/GMV”作为核心考核指标,暂时规避那些难以精确核算的成本。


第二步:业绩增长驱动合规:随着业绩的持续增长,逐步规范财务和合规流程(如补报关、建立完善的库存系统等)。同时,将激励范围扩展至供应链、客服等部门,并引入相应的考核指标(如“库存周转率”、“客诉率”)


第三步:合规达标后升级激励:当企业合规水平达到既定标准后,将原有的“增量激励”升级为更具长期绑定效应的“股权+业绩对赌”模式,例如完成年度目标后解锁激励股权。


价值判断:用“不完美但可落地”的激励方案,让企业在合规完善前先实现业绩突破(比如1年内GMV从500万增至2000万),再用增长收益反哺合规建设,形成正向循环。


这种观念转变揭示了合规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静态状态。许多初创企业将合规视为一个非黑即白的状态,认为只有完全合规才能做任何事情。然而,案例和推演路径表明,合规可以是一个伴随增长而逐步完善的旅程。股权激励通过驱动业绩增长,为企业提供了投入资源、解决合规问题的财务能力和内部动力。这使得合规从一个潜在的成本负担,转变为一个由增长驱动的投资。



04


误区四:

中小企不需股权规划


“公司才几个人,股权规划是大企业的事”——这是中小跨境企业最容易踩的坑。这种观点忽视了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的现实,恰恰更需要运用股权这一“低成本撬动资源”的利器,尤其是在解决“缺乏资深人才”等痛点方面。股权规划并非大企业的专属,而是中小企业实现从“生存”到“规模化”跨越的关键。


image.png


案例分析:中小企业低成本撬动资源


案例:一家3人团队的跨境玩具电商,年GMV约300万元,想拓展TikTok渠道却缺有经验的操盘手(资深人才底薪要3万/月,公司承担不起)


创始人设计了“股权+业绩对赌”方案:


拿出15%股权,招募TikTok负责人,约定“3个阶段目标”:3个月内搭建账号矩阵(粉丝超10万),解锁5%股权;6个月内通过短视频带货实现月销10万元,再解锁5%;1年内TikTok渠道月销超30万元,解锁剩余5%(股权按当前估值折算,若未达标则按比例回购)


一位有2年TikTok跨境经验的操盘手被吸引加入:他不用承担底薪压力,只要做成业绩就能获得股权(按年GMV300万估值,15%股权约45万元)


结果是:他用“玩具拆解+亲子互动”内容爆单,6个月就完成了第三阶段目标,TikTok月销达42万元,公司整体GMV翻倍至650万元,他也顺利拿到15%股权,成为核心合伙人。


落地路径推演:用未来收益换现在资源


中小企业的核心困境在于“钱少但事急”。股权的本质是“用未来的收益换取现在的资源”。对于创业型人才而言,与其拿着可能因企业生存问题而无法持续的高固定薪资,不如通过股权赌一把企业的增长潜力,以期获得更高的长期回报。对于企业而言,通过零底薪或低底薪锁定关键人才,几乎将成本风险降至最低。


第一步:明确最稀缺资源:首先,明确企业当前“最稀缺的资源”,例如某一特定渠道的操盘手、关键的供应链资源或海外仓资源。随后,运用股权去交换那些能直接带来增长的标的。


第二步:股权分阶段解锁:其次,设计股权分阶段解锁机制,例如根据GMV、利润或资源导入量等指标进行解锁,有效避免“给了股权却没成果”的风险。


第三步:绑定上下游伙伴:当业务稳定后,用股权绑定上下游(如给核心供应商5%股权,换取账期延长;给海外仓合作方3%股权,降低仓储费)


价值判断:用10%-20%的股权,能撬动至少3-5倍的资源(人才、供应链、渠道),让中小企业在1-2年内完成从“生存”到“规模化”的跨越。


05


总结:股权

跨境企业的“增长操作系统”


综上所述,股权对于跨境企业而言,绝非仅仅是“分蛋糕”的工具,而是一套功能强大的“增长操作系统”。它能够从多个维度赋能企业,驱动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首先,通过股权架构优化,企业能够显著降低运营成本,特别是通过合理合法合规利用不同职能、地区的税收政策优势,实现税负和跨境结算成本的优化,从而有效提升利润留存效率。


其次,通过股权激励机制,企业能够有效吸引、激励并锁定高绩效的核心人才。在跨境业务高度依赖“人效”的背景下,股权激励作为“黄金锁链”,将人才的未来收益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紧密绑定,大幅提升团队的动力和整体人效。


最后,通过股权撬动资源,即使是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也能以低成本获取稀缺的关键资源,包括顶尖人才、优质供应链和新兴渠道。股权成为连接企业与外部资源的“超级接口”,助力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从生存到规模化的转变。


对于各位跨境创始人而言,在全球市场竞争,拼的正是“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而股权,正是整合这些分散资源的“超级接口”。


越早理解并战略性地运用股权,企业就能越早突破增长瓶颈,在复杂的全球商业环境中实现可持续的成功。因此,将股权视为企业增长的战略核心,是跨境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然选择。



做对股权激励


用股权驱动增长

扩大人才团队

加速业绩增长

抓住市场蓝海窗口期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

640 (2).jpg



7{{total}}

相关文章

评论

  • 网友说:{{el.time}}
    {{el.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