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2025-10-23高维学堂
冯卫东 天图投资 CEO、高维学堂《升级定位》主讲导师
很多人谈护城河,总以为是一个点,一项专利,一个爆品。
在消费行业里,我见得越多,越确认一件事:护城河,不是单点致胜,而是一套密集、多维的系统工程。
它长得不酷,不性感,但真能救命。
1. 需求侧的四大护城河
- 第一是品牌效应,尤其在专业门槛高、试错成本大的品类里,品牌就是信任的中介;
- 第二是网络效应,用户越多越有价值,天然赢家通吃;
- 第三是迁移成本,也就是我常说的“上头成本”,用得越久,沉得越深,换的可能性越低;
- 第四是范围经济,用户为什么不跳出平台?因为你能一站式满足他的多元需求。
2. 供给侧的四大护城河
- 第一是规模经济,先发者用体量打穿成本线;
- 第二是学习曲线,越做越快,越做越好;
- 第三是要素垄断,点位、配方、牌照,稀缺资源常常决定成败;
- 第四是供给端的范围经济,即多品类协同与副产物优化,能极大提升边际效率。
这些支点需要系统协同。一个点拖后腿,整个系统都会塌。
消费品不是一个 Big Idea 打天下,而是“千疮百补”的系统胜出。真正的护城河,长得像一张组织好的“八爪鱼地图”,哪根触角都不能烂。
看起来的短板,其实是对手的机会窗口。
3. 让“增长”真正可持续
风口能带你飞一程,但只有系统才能让你活下来。
你有没有构建知识壁垒的能力?有没有组织这些经验和规律?有没有独有的知识图谱,能在下一个周期到来前,抢先占位?
我们把这套能力,叫“知识租值”。
在完全竞争市场里,超额收益不是常态,它来自你比别人多一层理解和提前准备——也就是你把经验沉淀成系统的能力。
投资的底层逻辑其实很朴素:收益=资本利息+知识租值。
前者靠资金,后者靠认知。
过去踩的坑,如果不能变成未来的判断依据,那所谓的增长只是重复撞运气。
我们看项目,不只看产品力、GMV和单点爆发,还看有没有系统的知识组织能力。有没有机制能让每一次决策成为下一次判断的参考,把成功复制,而不是靠“刚好做对了”?
真正决定胜负的,不是趋势,不是渠道,不是爆款——而是你有没有把公司一路走来的所有经验与坑,变成一个系统、一个操作框架、一套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