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第四届724科学创业节“创业拿手菜”在山城重庆火热拉开帷幕!
14位高维学友和2位导师相聚一堂,戴上厨师帽,开始一整天的“闭门分享会”,分享各自的创业拿手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了啥?当然,在第一天连续10个小时的烧脑之后,我们还组织了一场10km的绿道徒步,并在途中设置了5个闯关小游戏,给身体和心灵都做个放松。
7月23日,第四届724科学创业节“创业拿手菜”在山城重庆火热拉开帷幕!14位高维学友和2位导师相聚一堂,戴上厨师帽,开始一整天的“闭门分享会”。既有90后的创业新秀,也有五百强高管亲自下场,还有60后的创业老兵,主题从二次创业的激情再起、到创始人鲜少暴露的脆弱无奈、到真诚的暴露问题求拍砖……

这里和平时高维课堂不太一样,不全都是知识硬货,还有不少创业路上的“黑暗时刻”和“低谷时刻”,大家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陷入沉思,和台上的分享者同振共频。“最难的时候,我听到员工说月度经营会开得像追悼会。”“那段时间,我觉得眼前没有路了,我能想能做的都去想去做了,最后就是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打游戏,每天打到10点下班。”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域里,这些平时勇往直前似乎无所不能的创业者们才敢暂时卸下坚硬的铠甲,露出伤痕累累的过往,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伙伴的心。
而冯卫东老师和邓良老师分别从战略、业务和组织层面给每位分享者的点评,让人拍案叫绝,点醒了大家目前在战略或者业务上的一些盲区,甚至是给出了警醒。“一定要注意,你们企业的独特知识到底是什么?这些独特知识能创造什么样的经济成果?要通过这两个问题对你们的事业进行重新审视和考虑。”“你说自己想要做一米宽、一百米深的事情,实际看你想做的事情,其实正在分散,并没有高度聚焦。”

“冯老师几乎把我接下来的战略方向都点清楚了,非常重要。”
“邓良老师问了我几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以前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完全出乎意料,我回去后的确要重新思考下。”这些内容的确比较“裸心”,所以大部分都不方便对外分享,就做了简单的总结:
分享一

▲分享主题:《二次创业的美式装备和小米加步枪的融合技》
师乐师考是李勇的第二次创业项目,主营业务是教师资格证和教师入编考试辅导。李勇的第一次创业项目是志公教育,专注于广西公务员考试辅导,目前行业内口碑及业绩都在前茅,是广西本土公考辅导的龙头。
第二次创业近一年来,因为遇到行业政策突变,在此背景下,师乐师考随之调整了组织架构,因为快速灵活应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二次创业路不容易,新组建的团队八成对业务都还不熟练,动辄十几个项目并发的情况下,怎么打仗?他现在给出的答案是美式装备+小米步枪。
朱亚楠是一个优秀的外企职业经理人,她清华国际金融班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外企,先是在IBM,做到了合伙人;然后去了埃森哲,做到了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然后又加盟微软。从微软辞职后,她去了美国。期间,她发现美国的教育完全做到了大规模的因材施教,而这正是中国所没有的。于是,她就扎入了这个行业,和出了二十几年中考题的母亲一起创办了培立优。面向K-12学生的自适应在线智能学习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帮助老师高效进行教学管理、减轻教学负担。
分享三

放下“铁饭碗”,投身到创业大潮中去,25年的创业老兵姚虞坚曾经将自己的品牌打进中国女装行业前五。2012年业绩达到17.8亿,然而,达到这个高度之后,一路向下整个狂跌,最低的时候腰斩还不止,剩下只有7个亿。但是他当时没有认清根本问题,反而采取多品牌打法,做了很多新品牌,想以此扩大规模,但每个新品牌都成为负担,这一块大概烧了1个亿。姚虞坚认为,最重要的是心态开始改变了,从原来的“全能自恋性格”,开始理解臣服这两个字,很多东西也看清楚了,经历过失败,整个人格慢慢开始变稳定了,也不像以前这么盲目自信。在经营上首先是聚焦,关闭了所有无效品牌,同时把产销分离,实现产销单独核算,单独核算以后,光光生产在一年时间就把计时工缩减了300人。一个人工资是5万,300人就是1500万。另一方面,利用科技手段,IT部门开发了很多软件,帮助设计师找到更好的找到暴款。包括他自己也对产品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甚至学会了识别哪些款式是爆款,现在拿一个服装,他有70%的概率能够猜中它是不是爆款,它可以卖掉多少。跌到谷底差点想放弃,到去年做了12亿,姚虞坚重新爆发出当年创业出发时的激情与信心,只是这次少了些盲目与冲动,多了些科学与理性,他预计今年目标要比去年增长50%,五年目标百亿。
分享四

天成是个连续创业者,第一次创业做的女性卫生巾,靠着团队的精细化、内部的小情怀,做得挺不错。创业的前五年,拿了三轮融资。然而卫生巾这个行业已经被知名品牌垄断了,增长很快受限,于是转向洗脸巾,增长速度倒是非常快,但瓶颈也来得快。痛定思痛,天成终于不纠结了,不去纠结是不是团队不努力是不是产品做得还不够好,选择相信科学:品类不对,努力白费——对创业者来说,赛道和市场特别重要,要在趋势上去找,找到价值链的源头。所以他再次选择赛道的时候,选择了护肤品,想做一个国货品牌,这个行业机会大,新品牌叫“肤漾”,过去10个月,增速超过同期花西子,新增了50W油皮用户,成为李佳琦年度战略合作品牌。半年复购率去重30%,相当于10个人里面有三个人在过去的半年又买第二次了,比同行高很多。
分享五

西贝的创业合伙人齐立强,跟大家分享了一些大企业在走的弯路。他说很多企业大了之后就会犯“大企业病”,这里的大不是指营业额,而是当你的“头”感觉不到“脚”的时候,可能就是得了“大企业病”了。企业大了,天天都在忙着维持组织在运转,可能都是内部的事情,慢慢地离顾客就远了。同时齐立强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思路上的思考,比如给最小业务单元装上思考大脑,让一线的员工拥有更多的决策权。
分享六

▲分享主题:《我是如何渡过创业低谷期》
康乐2012年创办爱用科技,是做电商领域的SAAS软件,2014年抓住了淘宝电商+移动互联网的双重红利,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日子过得很不错。
2016年,被人拉去搞新三板,折腾了一通,2017年公司虽然也在增长,但是问题开始暴露。如今,同一赛道的众多同行都成了行业里的独角兽,康乐感慨自己错过了机会,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和团队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慢慢找回了创业的感觉和乐趣。
分享七

周勇2006年开始和太太一起创业,创办了欧莎,2008年进入天猫,然后开始飞速增长,几乎每年增长500-600%,连续5年在天猫女装中排名第一。然而,从2013年开始,业绩一直往下滑,周勇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陷入了情绪的低落期,甚至差点患上了抑郁症。他把这段“至暗时刻”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创始人,当他说后来用去游学、跑步,甚至看心理咨询师的方式,不断调节自己,重新接纳自己和团队,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以及同事的优点,尊重和倾听每一个人,再一点点地点燃自己和团队的内心,我们似乎都跟他爬出那个深渊,重新沐浴在阳光之下。
分享八

兰湘子创始人曹炎从业餐饮20年,并且2014开始创业,做了两个餐饮品牌,并且发展到400多家店的规模,但是,起得快也败得快。2019年,他在西安做湘菜小炒,由于定位科学,发展非常迅猛,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开出了52家店,平均7天就开一家新店,并且每家门店盈利都不错。在疫情之下,能逆势增长。低调谦虚的他给学友们分享了如何用快餐的思维来做正餐,如何打造了一个高效率、高获利的单店盈利模式。投多少钱、开多大的店、用多少人、上多少菜……背后是什么样的推断逻辑,全盘托出,干货爆表。
分享九

2018年,周栋出来创业,创办了米方格共享办公大厦,目前一共有七个项目,其中西安四个,成都三个。除了疫情期间有所影响,目前运营良好,出租率基本在90-95%之间,而且今年春节基本就是一房难求,很多客户在等排期,只要一空了,就马上接上。今年米方格计划要在武汉、深圳拓展业务。很多人认为,做这个行业需要巨大的启动基金,但是在周栋看来,资金并不是最大的瓶颈,而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反而是团队搭建的问题。
分享十

大汇家居创始人杨帆做跨境电商,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工厂,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创业以来,遇到的问题纷繁复杂,但是他慢慢摸索出一套解决之道: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会从人、事、工具三个维度,用知识做成一个闭环落地,找到问题的根本以及解决之道,避免很多重复性的弯路。非常值得创业企业学习。
分享十一

快乐食间是做新一代大学食堂运营的,在这个行业里专注了18年,目前在重庆、成都、深圳、上海、哈尔滨、北京等10城市开展业务,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沪特区。创始人杨舜驿坦言,虽然深耕行业多年,现在拥有50家门店,业绩在10亿左右,但是快乐食间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人看中了这个机会,纷纷涌入进来。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分享十二

贺昕是一个连续创业者,26岁时创办了第一家公司,做美国、法国、加拿大等进口医疗产品的代理商。她说那个时代做生意还挺容易,只要干就能赚到钱,没有什么章法。第二次创业,她发现跟第一次完全不一样,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搭班子——找来的合伙人不仅实现不了1+1大于2,而且拖慢了整个业务的发展,觉得不合适,又于心不忍,迟迟下不了决心换人,拖了一年多。
分享十三

蒋化冰是华为人,在华为干了17年,后来出来创立了诺亚机器人,服务于医院。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高层团队频繁轮换的困境,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内省,慢慢地从冲突之中找到解决之道。 在他看来,创业公司不是创始人自己的,而是大家的,每一个新人的加入,都会让公司发展成一个新的生命体,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仅仅要求别人改变,创始人也要自己尝试去改变,这个事业才会真正充满生命力。
分享十四

▲分享主题:《让人才成长超速企业增长》
过去5年,高维学堂专注于业务,聚焦单一业务——小班公开课,一路狂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年开始,高维学堂进入扩张期,业务也从之前的单一业务变成了3个业务线齐头并进,面临着极大的人才困境。
创始人KK说,创办公司以来,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焦虑过。正确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那么,如何快速培养出能带兵打仗的干部?KK分享了他的一些痛彻心扉的经历和思考。
第一天连续10个小时的烧脑之后,必须来给身体和心灵都做个放松。我们组织了一场10km的绿道徒步,路途中设置了五个闯关小游戏(定方向、搭班子、带团队、建组织、强激励),平时更多是坐着或站着相见的学友们,没想到走着的时候能这么欢乐,尤其是做游戏,每个学友都变成大孩子,全力投入解决一个个小关卡,有人迅速出来做决策,有人组织如何分工协作,有人过程中带领复盘迭代,在最短时间内拿到答案完成任务。


▲没想到东哥的身手如此敏捷
创业者们玩游戏,玩出了浓浓的创业味,比如在“汉诺塔”游戏之后,去到下一站的路上还不停交流:“这个游戏有意思,你看团队里必须要有一个人能迅速找对方向,定出答案,然后每个人各司其职,尽可能地多排练几次,最终以最快速度完成从A点到C点的转移。”冯老师紧接着补充:“是的,不过我们今天玩的是相对低难度的,三根柱子四片,如果变成四根柱子五片,难度就会指数级增加,这个时候团队里每个人不仅要记住自己的步骤,还必须对整体逻辑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或者中途有人出错时,可以最快矫正过来。”每一关都大家都能get到一些创业知识或者经验,虽然走得满身是汗,但时间过得很快,来到终点时,两个小组的成员蹲在地上,围成一圈,在拼七巧板的共创中合并在一起,愉快地完成了科学创业闯关赛。

▲一群大孩子
*最后,本次724科学创业节,还要特别致谢高维学友企业的支持——快乐食间、好利来、周师兄、光良酒业、班邦服饰、乡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