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2019-09-10高维学堂
供应链是一个端到端的流程,它是企业有了客户需求后,综合内外资源打通部门墙,从而高效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
众所周知,戴尔在供应链里面做得蛮好。好在哪?它的模式是以销定产,可以做到零库存。
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统PC行业的模式。联想就是典型例子,它有供应商,也有经销商。
联想的模式,从生产出来到最终卖到客户手里,这个周期特别长。而且每个环节都要赚一笔钱,所以这是一个层层加价的过程。这种模式的效率并不高。但几乎所有PC企业都是这样的模式。
一个创业型企业,如果固守传统模式的话,是打不过行业里的那些巨无霸企业的。因此,戴尔创始人在车库里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做了一个供应链上的变化。
在互联网还不怎么普及的时候,他们做了一个动作,把供应链的一个环节给去掉了,就是:经销商。这个环节去掉后,它变成了一家直销公司。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
联想模式是靠人,但戴尔模式靠的是IT系统。
戴尔的供应链是这样的:它首先有一个CRM系统,就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通过CRM系统在网上下单,然后系统自动把这些信息传递给ERP。
ERP系统会产生一个预算,并排出生产计划,然后再分解出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出来之后,采购给供应商下订单,然后供应商签字盖章回传。
另外,供应商还有一套系统。供应商把产品生产出来后送到仓库,质检员验收之后再入库。然后物流车队前来领货并运给客户,一直到客户签字后这个过程才算结束。这是戴尔的一个全链条的运作模式。
戴尔有一个地方做得很棒。它把核心供应商和非核心供应商分开,然后给核心供应商开放它的ERP端口。因此,核心供应商能看到戴尔的实时需求变化,并根据实际需求开始生产。
这么一来,戴尔模式跟联想一比,采购人员省掉了,仓库人员省掉了,当这些部分省掉的时候,戴尔的效率更高了,成本也比别人更有优势。
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可以做到零库存。因为是客户先下订单,然后再开始生产。所以,戴尔是不需要备库存的。
而且客户下订单时,就先把定金给交了。但是戴尔很有可能是30—60天之后才把钱付给供应商。这就意味着戴尔实际上是一个小银行,现金流始终是正的。某种程度来讲,戴尔真正值钱的是这个现金流。
零库存对PC行业来讲是一个最大的痛点。所以,联想当初挖了戴尔非常多的高管,想把联想改成直销模式,但只要它一改,经销商马上联盟抵制,联想就没辙了。联想为什么学不了?因为它一开始的架构就是以经销商为主的。
在戴尔模式下,它的供应链系统是非常敏捷高效的,这也奠定了戴尔20多年的高速发展。
戴尔的模式备受瞩目。于是其他行业开始复制戴尔模式。有一个美籍华人姓陈,他开始用戴尔的模式做男性衬衫,这家公司叫PPG,它很快就拿到了投资。
PPG公司从戴尔挖了一个IT技术专家帮它建系统。那么,它怎么吸引客户下订单呢?一个是做广告,还有一个广泛宣传它的商业模式。因为它和戴尔一样,优化了供应链,成本大大减低了,可以把经销商这笔钱省出来补贴给消费者,所以他的衬衫便宜。三件衬衫只卖199元,并且宣称意大利服装设计师设计的。
PPG凭借这个模式,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高速增长,成为衬衫行业的老二。
但它的问题在哪里?它的质量问题是一个大问题。PPG也是自己没有工厂,它直接委托给江浙一带的代工厂生产的,不过考虑到用户数据安全问题,担心代工厂拿到用户数据后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PPG是自己拿到货后再发给客户。
因为PPG所有东西都外包了,因此它是无法控制质量的。
那么,同样的模式,戴尔为什么能把控质量?一是戴尔拥有自己的组装厂,更重要的是,戴尔组建了一个供应商质量工程师团队。
这些工程师都具备技术背景,例如负责塑胶件外壳的,它就聘请在该行业拥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来负责。所以他们的工程师比供应商还专业,这样一来,就把质量管控起来了。
但是PPG并没有这套系统,导致无法把控质量。它的产品目录都是卖家秀,看起来美不胜收,但消费者拿到实物是有巨大落差的,这是第一个致命点。
第二个就是门槛太低了。门槛低不适合做大规模的宣传推广。因为一旦做了,吸引的不一定是客户,也可能是一群狼。所以PPG公司就被人给盯上了。 这家公司就是凡客诚品。它完全是在PPG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
但是凡客诚品在PPG的基础上做了两大转变。第一个不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而是在互联网做。互联网广告是按点击量收费,广告费都是滞后付的,而且转化率特别高。
第二个凡客诚品提出了一个七天无条件退换货的方式。创始人陈年发现客户有这个抱怨,还亲自写道歉信作危机公关。所以凡客诚品很快碾压了PPG。
凡客诚品后面发生什么问题了?它开始想做网上沃尔玛。产品系列变多了,人招得多,部门也多。最后它的供应链就开始失控了。
凡客诚品之后,就是小米。其实,凡客诚品的背后老板就是雷军。它们的模式几乎是一样的,只是雷军不做衬衫,变成了智能硬件生态链。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不看好小米的模式。
供应链管理绝对不是简单的供应商管理,也不是简单的生产管理,而是当你有了客户需求,综合内外资源打通部门墙,从而高效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
因此,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运营模式,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优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