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2019-12-16高维学堂
一个好的CFO永远不是站在成本角度看问题,而是要有业务思维,要有战略思维。
卫哲说,每家公司都要有一个超配CFO。超配包含两个概念:规模超配和能力超配。
一是规模超配。3个亿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30亿的人来做CFO,就是找一个已经做过10倍以上体量的人来做。
二是能力超配。卫哲说,他在面试CFO的时候,很少问财务会计问题,因为这是本来就应该懂的。卫哲会看对方是不是更关心业务,是不是更关心人。
卫哲认为自己对阿里最大的功劳,就是招了两个CEO:张勇和井贤栋,这两个人刚招进来的时候都是做CFO。而他当年在面试的时候就发现,他们俩对业务的兴趣爱好和理解程度超过对财务。
具备业务思维的财务人更具有战略视野,关注企业的未来、整体的发展,以实现长期利润、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到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预算管理之中。
高维学堂的徐薇老师在课堂上举了一个例子。京东早期在财务管理上踩过坑。什么坑呢?
京东的财务在做预算的时候,发现他们在电商行业里比较核心的一个指标——物流配送费上有点异常,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很多。
财务发现,江浙沪是7块钱一单,而到武汉地区是14块钱一单。然而,当时他们的财务人员不懂公司业务,因此他们做预算的时候,要求华中地区出一个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比如说14块钱能不能降到12块或者10块。
财务部门提出这个要求后,物流部门就面临很大挑战。当然,他们要完成指标也很容易,如果物流改成一周配送两次,是不是就可以降本增效了呢?
但事情能不能这么做呢?当然不可以。因为物流速度快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改成一周配送两次,这其实是跟战略相违背的。
因为如果单纯谈商品的性价比来说,京东肯定不如天猫淘宝,是不是?
从财务的角度来解释的话,天猫就像一个大集贸市场,集贸市场上的商家有大有小,可以交税也可以不交税,不是完全正规的。
而京东和天猫淘宝的成本的起点都是不一样的,从合规化成本来说,京东的成本肯定比天猫上的那些店要高很多。
如果京东追求性价比肯定是没有竞争优势的,所以它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它的物流速度。
其实京东在业务规划的时候也很明确,一直把物流作为一个重资产来建设,并且在行业里竖起一个很强的壁垒。所以,即使京东一直亏损或挣钱不多,投资人还是在追捧它,就是因为京东形成它的竞争壁垒。
所以,如果财务不了解公司的业务以及战略规划,就会出现这种一刀切的问题,而跟公司的业务目标背道而驰,并对业务造成制约。
财务人要打开边界,一定要懂业务。正如华为CFO孟晚舟所说:“打开作业边界,责任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打开管理边界,机会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打开组织边界,人才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打开思想边界,方法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打开能力边界,工匠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业务一定要懂业务,要懂战略。任正非也一直强调,财务人员应融入业务:“所有不熟悉业务的财务人员必须抽时间去学习业务,所有业务人员都要知晓财经,才能使纬线管理优秀起来,纬线的贯通,使我们运行效率会加快。知道为谁服务,才能真正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也才能深刻解财务服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