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2025-07-15高维学堂
作 者 | 刘玖锋 高维学堂常驻导师
主讲《1号找人官》
来 源 | 1号找人官(ID:huayouzixun)
“假如你现在要离开公司,你会挑选谁做CEO才安心?”这个问题,可能90%的企业都没有人选,CEO也没做好准备。
然而现实中我们总会发现那些意料之中的意外:CEO身亡、病去、老去等。这时才想起挑选谁来做CEO,企业就容易陷入“宫斗”“阴谋家取位”“幼CEO上位”等困境,如同人到了80岁才想起要生孩子。公司难以传承,无法交棒,公司变成流星企业。
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曾提到: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公司之所以没落,99%是因为最高领导者的传承出了问题。
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企业把CEO的培养定位为“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而一旦定位为“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基本就略等于不做,就像家长老觉得孩子还小,自己至少还能再干500年一样。
当然,更核心的原因是很多CEO不愿面对自己的退位和交班问题,无限拖延,从而把CEO的培养变成了运气事件、赌博事件和救火事件。
01
选对人:3年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2500强企业中,81%的CEO是通过内部晋升产生的。那么,培养下任CEO到底要提前多长时间?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选对人大于培养人,先选人再培养。
对于没有做过继任计划的企业而言,下一任CEO往往不在现任高管团队中。因为高管团队的年龄差一般不会太大,等到CEO快退休的时候,其他高管也基本快退休了。
这样就要下探一级(数量不够的话,要下探两级),从中层干部中选择有王者之气的好苗子,企业借助人才盘点、述职、竞聘、考核等公开手段,加上暗中观察,来识别一批好苗子。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选人不对,培养白费。不能省时间,这个阶段至少需要3年。没有3年时间,很容易看走眼。通过了考察期的好苗子则晋升为高管,成长为茁壮挺立的小树。
第一个阶段是不断排除不合适的人的过程,人选从一批人到一打人(从几十个到十几个),不断缩小CEO候选人的群体数量。
02
事上磨:5年
逐步晋升一打中高管后,就要选择导师制、轮岗、挑战性任务、进修等制度化方式(这些方式也适用于第一个阶段),给机会、压胆子、供支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使他们加速成长为核心高管。
这个环节至少需要5年时间,因为轮岗至少要轮3-5个核心岗位,时间太短的话,轮岗浮于表面,很难深入岗位磨练,也很难创造业绩。
当然了,有些小树,即使天天浇水和施肥,也可能会长成歪树,长不成参天大树。因此,通过不了磨练和磨难的小树则要被排除到CEO候选人群体之外。
到了第二个阶段,接班人群体数量从一打人到一桌人(从十几个人到七八个人),逐步明确人选。很多企业到了第二个阶段就会开始明确接班人,但其实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
因为虽然CEO和高管的职级可能只差一级,但角色感和能力差异可能在10倍以上,不在CEO的位置上就很难有CEO的视角和能力,就如同不当家做主,还真不知道当家做主的滋味。
►高维观点:高维学堂常驻导师、主讲课程《1号找人官》的刘玖锋老师认为,企业战略能否突破,80%取决于15%的战略性岗位上的人才配置数量和质量。企业很难在所有岗位上都配置人才,但在战略性岗位上配置战略性人才是低成本、低难度和高回报率的选择。
因此关于人才要选择超配布局,其中有一个“333原则”:3倍能力要求、3倍薪酬投资、3倍人数配置;并且关于战略性高管团队的搭建,有一个经验之谈:搭为先,找为重,建为久。
03
轮值看:3年
如果把CEO的岗位给了一个没当过CEO的人,哪怕之前能力非常突出,风险也极大,企业不能以赌博的方式选择CEO,不能把企业成功系于一人身上。
因为高管在成为CEO之前和成为CEO之后,行为的变化可能会非常大。一旦掌握权力,在制约减少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做出推翻前任战略、刚愎自用、任人唯亲等现象。
华为吸取了GE(通用电气)接班人经验,又创造性设计出轮值CEO制度,甚至轮值董事长制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接班人系于一人的风险。
▲图为刘玖锋在《1号找人官》课堂上。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华为的管理机制、流程、文化等都非常完善,可以轮值半年。但我觉得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轮值一年可能会更好一些。假如有3位CEO候选人,那么这一环节至少就是3年时间,才能在CEO职位上比较出不同CEO候选人的在任表现。
当然在理论上,轮值CEO制度可能会一直落下去,变成企业治理常态。到了第三个阶段,CEO候选人群体数量就从一桌人到三五人(从七八个人到三五个人),明确候选人选。
04
扶上马:至少1年
当在任CEO因年龄或其他考虑正式交棒下一任CEO的时候,就可以从轮值过的3-5个CEO候选人中选择下一任CEO。作为企业领袖,毕竟如果在没有常任CEO的情况下,常态轮值也可能会出现问题。
这个阶段是从三五人到一人的过程,确定下一任CEO人选,就可以准备“禅让大典”,正式交棒,并制定交棒后“扶上马,送一程”的计划了。
全球500强企业数据显示,即使在500强企业继任计划比较完善、内部人才辈出的情况下,内部晋升的CEO平均也要“打怪升级”7.1年。
美的方洪波从内刊编辑到CEO用了12年,期间主导了美的从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转型。
我们再来看看杰克·韦尔奇选择和培养下一任CEO的过程:
杰克·韦尔奇选择和培养下一任CEO用了16年时间。企业界和学术界一直质疑杰夫·伊梅尔特不是CEO的最好候选人,如果杰克·韦尔奇在第三个阶段选择轮值CEO的方式的话,那么至少就能打消这一质疑了。
如果轮值后发现3位候选人都不合适,也可以再从上一个环节中的其他5人中再补充人选。这也是GE继任计划中的不足部分,给GE留下了诸多遗憾。
我认为,培养下一任CEO至少需要12年时间。12年已经是不能再短的时间了,12年一个轮回。当然越提前越好,越提前越从容,越提前成功率越高。
当然了,再次强调,CEO不愿意提前培养下一任CEO的核心原因,是主观上不愿意面对自己最终交棒的那天,会“不刻意地”延缓这一过程,就像极少有皇帝在世时把皇位传给下一代,基本都是在面临死亡的无奈之举下才留下遗诏。皇帝往往高估自己的寿命,以为那一天很遥远,但当自己拼命工作的时候,那一天其实很快就到来了,但选择下一任接班人的事宜却还没有准备好。
►高维观点:高维学堂常驻导师、主讲课程《1号找人官》的刘玖锋老师认为,为什么“始终缺人”变成了企业无法根治的慢病?为什么收集到的90%的简历中都没有战略性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陷入了“人才近视效应”:找不到人是因为见的人太少。
并且分不清“招人”和“找人”的区别——招人无异于坐等人才上门,更多是在办公室坐着:在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广告,坐等简历;把招聘海报转发到朋友圈,坐等上门;把招聘广告发到公司群,坐等员工推荐;参加人才招聘会,摆个摊位,守株待兔;
但其实真正有效的是“找人”,主动出击、出门寻找:去竞争对手的公司旁办公;去人才出差的地方面试;去人才聚集的地方做宣传;去人才工作的地方找人......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8个主要王朝(西晋、北周、隋、秦、北宋、南齐、后梁、明朝)因继承人选错直接或间接导致覆灭,涉及超过15位皇帝。
2012年8月25日,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在退休会议时说:“我不是现在不能做了,但是我不能等到不能做的时候才退休。”
2025年5月8日的美的集团分析师会议上,美的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说:“人年纪大了认知会退化,慢慢就会让人讨厌。可那时候自己不知道被讨厌,甚至还以为大家很喜欢。我一定不会让自己拖到那天,已经有六七个可随时接班的人了,但现在不能告诉你们,大股东我都还没告诉他。”
▲点击图片,了解《1号找人官》课程详情
客观上来说,企业创始人拥有极强的创始人精神,终身奋斗,也不会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退休传位,我们不能让有创业精神的创始人很早就退位没事做。
但提前培养CEO和创始人的退休其实没有必然关系,创始人可以集中精力在研究未来战略布局、技术创新、文化等事情上,即使不退休,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让企业将帅辈出,也只会让企业变得更强,而不是让成败系于创始人一个人身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年轻时生孩子才健康,不要等到80岁再生孩子。另外,从30岁左右开始培养下一任CEO,经过12年时间,CEO候选人的年龄在40岁-50岁之间,也就可以担当大任了。
新任CEO上任3年稳定局势后,就要考虑下一任CEO培养计划。毕竟评估CEO是否卓越,不仅看CEO能否把企业做大、做强,更重要的是看能否做久。■
创始人,应该是“1号找人官”!
“找人是企业最大的战略。”
超过90%的企业,找不到战略性人才。
外部找不到,内部还升不了。
教你掌握“4D找人模型”,
让人才找得到、进得来、留得住。
最终打造出用人永动机,企业里将帅辈出!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