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学堂“科学创业落地案例系列”
◆所学课程:《升级定位》《科学分钱》《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流程型组织》《业务领先战略》等9门课程。
刘帅:“兰湘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能取得这些成绩,还是得益于升级定位理论的指导。 ”
大家好,我是兰湘子的刘帅。兰湘子是西安本土的一家湘菜品牌,在《升级定位》理论的指导下,不管是单店的业绩,翻台率还是扩店,我们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开始分享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兰湘子取得的一些成绩。 疫情之前我们只有一家店,疫情之后我们连续开了14家。此外,有一家月底即将开业,有4家正在装修,还有3家已经签了合同。(注:本文根据2020年10月16日的分享整理而成,截至2022年2月10日,兰湘子一共拥有73家门店。)运营方面,人效和翻台率有了很大提升。人效大概提高15%左右,翻台率提升了25~30%。当然,由于选址的关系,有一两家店可能表现差一点,但是平均下来的话,整体是比去年有了很大提升。 升级定位之后,入驻商城的主动权大大提高,以前只能拿到比较偏僻的店面,现在很多商场主动邀约我们,并且可以给到一些比较好的位置。期间还有2家资本机构主动找我们洽谈,表达了参与投资的意愿。这些也都算是一种市场的认可。兰湘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能取得这些成绩,还是得益于升级定位理论的指导。我们内部有一个共识:做餐饮,选址、选人、选品和供应链都很重要。但选品是最重要的。做湘菜小炒之前,我们也探索了其他品类的,做过米线,最多时有126家门店(包括直营和加盟),还做了美食广场,以及湘菜。做湘菜时,刚好搭上了购物中心快速发展的红利期。当然,我们也不是一下子就捕捉到这个机会的,一开始只是在周边拿了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表现不算太好,摸索了一两年后,才真正觉察到湘菜在购物中心可能有一些机会。这个时候,我们去了长沙、深圳等地考察,发现了一些成长特别快的湘菜品牌,已经做到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规模。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信心。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西安本地,没有看到特别强势的湘菜品牌。虽然我们也不是特别笃信,但还是逐渐剥离了其他品类,包括做得比较好的米线品牌,慢慢聚焦到湘菜这个品类上。期间也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当时采取的是爆品战略,一开始聚焦剁椒鱼头,然后是辣椒炒肉,做了一年多的探索,虽然业绩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也不是特别理想。其实,这种调整对提升业绩的影响其实不是特别大,选址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所以我们认为,通过爆品去牵引业绩增长的话,是乏力的。 后来,经朋友介绍来到高维学堂,第一门课就是东哥的《升级定位》,当时启发是挺大的。回去后我们就在团队内部做了分享,也让伙伴们听了东哥的线上课,但考虑到升级定位的落地是一个系统工程,深感自己欠缺的还很多,于是就有了战略定位微咨询的合作。
那么,我们如何从“湘菜”最终变成了“湘菜小炒”?为什么从最初的“好吃不贵”以及“很湘很想”,变成了“上菜快、吃得爽”。我在这里跟大家还原一下当时思考的过程。
东哥的“品牌三问论”对创业者是非常有启发的。
品牌三问是品牌与顾客最重要的沟通,因为它是顾客了解一个品牌最省力、最高效的方式。创业者如果能够清晰准确回答这三个问题,就能够大幅度提高沟通效率。
品牌是品类及其特性的代表。品牌只有明确品类归属,才能有效对接顾客需求。湘菜虽然能对接顾客需求,但是无法精准对接需求。怎么说呢?想象一下,当一个人来到商场的美食区就餐,他大脑的第一反应是,今天是吃火锅、吃炒菜,还是吃干锅等等,而不是说今天吃粤菜、湘菜,或者是川菜。 顾客是用品类思考的。当有了品类这一品牌抓手,我们就锁定了湘菜小炒的定位。其实,炒菜是有强需求的,但很少有商家把它品类化。重新定位之后,我们回来用10天时间改造了当时的第二家门店,换了logo,换了广告语等等。换之前,一般只有周末才会排队;换了之后,几乎每天都在排队。
顾客知道了你的品牌“是什么”之后,接下来最想知道的就是“有何不同”?“有何不同”要代言新品类的核心价值,也就是新品类的首要特性。比如王老吉,去火是它的“第一特性”。海飞丝的“去屑”也是“第一特性”。当然,它们还有其他的特性,但是我们必须锁定一个刚需、高频的特性。在这启发之下,我们最终确定了“快”和“爽”这两个特性,广告语也变成“上菜快、吃得爽。”“快”和“爽”这两个特性的源头,是来源于对目标人群的洞察。购物中心附近一般都是写字楼,前来就餐的大部分是附近的白领,因为上班族时间很值钱,中午休息时间也不长,因此他们对午餐的最大需求,就是快。爽则是有点抽象的表达,它包含了产品、服务、环境等等各个层面。我们当时是借助湘菜的鲜、辣的特点,找到了“爽”这个特性,最终确定了“上菜快、吃得爽”的广告语。
在东哥的课程里边,广告语有一个“二语三性法则”:销售用语、顾客用语;可信性、竞争性、传染性。品牌是为了降低顾客和商家之间的信息费用。没学定位之前,我们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学了定位之后,才发现原来的广告语根本无法引起顾客共鸣,自然也不会自发传播。这个时候,无论我们在推广促销上投入多大的成本,动作可能都是无效的。这其实也是我们踩过的一些坑。例如,我们最初的广告语是“好吃不贵”,但其实无论你是哪个品类哪个餐饮品牌都可以用,基本上没有竞争性和差异性,打出去也没啥效果。然后我们又用了一段时间“很湘很想”,感觉特文艺,但根本没什么效果。但是,当我们定了新广告语“上菜快、吃得爽”之后,业绩就有了非常明显的一些变化,而且顾客也跟我们反馈,他们确确实实感觉快了。这里分享一个故事。一次巡店过程中,我们遇到两个客人在等位。其中一个人说“等的时间有点长,我们还是别等了。”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人就说:“等一下吧,这家上菜很快的。”所以说,新的广告语其实也给了顾客定义兰湘子的一个理由或者机会,这其实也是占领顾客心智的一个过程。 配称是让定位落地的关键知识。对品牌三问的解答,让品牌找到了一个可行的定位,但要让品牌真正占据定位,还需要一系列的运营活动支持。配称分为两大类:界面级配称和非界面级的配称。所谓的界面级配称,就是用户可以看见的;非界面级的配称,就是用户看不见的。 首先是菜单的升级优化。原来的菜单是湘菜菜系,包含的品类很多,除了小炒之外,还有钵子菜、蒸菜,还有凉菜。最多的时候,菜单上有40多道菜。这导致厨房的效率非常低下,甚至有一些菜一天只能卖出一两道。因为中餐的链条非常长,而且非常琐碎。当锁定湘菜小炒这个品类后,我们做了两三次菜单调整,逐渐缩小到28道菜左右,这样一来,后厨效率就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后厨的效率上升,对前端运营最大的变化就是,上菜快了。其实,以前我们内部也提过25分钟上齐菜,但一直不敢做出承诺。做了定位之后,我们有了更大的信心,还直接把承诺写到了菜单上:超过25分钟就免单。
其实,菜单调整也经过了很长一个周期,当时不管是产品研发,行政总厨还是各店的厨师长,都特别痛苦。因为他们要不停去学习新菜,然后又砍掉了很多坚持了很久的一些菜,期间甚至遭到顾客的投诉。不过,最终业绩表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供应链层面,我们也做了强制性的要求,为了提高效率,辅料单元一定要减少,比如,辅料能不能减少20%,减少后还能不能再减少?通过不断提要求,促使产品研发部门逐渐找到了研发的新方向,就是回归食材本身的味道。用食材本身的味道去征服顾客,当时其实有一点点赌的性质,但最终大家反馈不错,顾客也确确实实认可了。湖南菜有一个特性就是下饭,因为配着湘菜一块吃特别爽。在意识到米饭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对米做了升级。最开始的米饭,谈不上好吃,跟平常大多数餐厅里吃到的米饭差不多。后来,我们选择了更好品质的米,还用小锅来煮,顾客的评价特别不错。定位之后又做了一次升级,我们采用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五常大米,虽然成本高了很多,但确确实实能给顾客体验加分,还是非常划算的。我觉得这一点其实对很多中餐都有启发的,在米饭上节省成本并不划算。在服务层面,顾客在排队时就可以点餐,而不是坐上餐桌后才可以点餐。这样虽然天天排队,但是他们不觉得慢。还有25分钟承诺和不好吃免单的承诺,基本上很多餐饮品牌都在做,不过背后需要菜单结构、供应链、前厅后厨等的优化。就餐环境方面,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干净和舒适的餐厅,这也是消费升级的一个的体现。我们的用餐环境也很不错,我们的客单价是50元左右,但是装修是按照客单价80元的标准去设计的,这超出了顾客的预期,提升他们的用餐体验,让顾客在环境层面也能感受到爽。最后,在触达传播这一块,我们以前基本上都是单店营销,就是在商圈附近发发传单,买一些广告位等等促销动作。这基本上是每一个餐饮品牌的常规动作。做了定位之后,我们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说跟本地餐饮领域的自媒体KOL合作,还有就是联合所有门店或者部分门店做大面积的曝光和促销,利用每一次开店的机会做滚动式的城市营销,效果都不错。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简单做一下总结,其实就是用科学的品牌定位的理念来牵引兰湘子品牌的增长。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半信半疑的,但是我们选择了相信,就像做作业一样,边学边用边迭代,到后来就越做越有信心了。现在这些科学理念已经在团队内部形成共识了。最后,根据我们在落地过程中的实践,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我觉得以下4点是比较重要的。这也是消除变革阻碍的一个过程。落地的过程中,必须集体学习讨论,从而达成共识。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论,并且达成了共识,才能上下齐心,不断打胜仗。在这方面,我们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刚开始时我们是懵着打,就是凭经验和直觉去做,虽然有一些意外的成功,但如果仅凭经验和直觉的话,最后很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接触了升级定位之后是摸着打,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用边改进;在升级定位落地过程当中,因为有了科学品牌理论这个抓手,才是真正意义的瞄着打。当然,规模小的时候,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很容易去调整。但是如果没有形成一定程度的默契的话,快速扩张的时候就很容易暴露出大的问题,很有可能拖公司后腿。我们非常尊重专家,尊重外脑,还有行业里做得比较好的品牌,我们都比较敬畏。而且,我们团队其实都有学习的习惯,团队每年都会去长沙、深圳、上海这些地方考察学习,也参加很多的培训。这种学习者和追赶者心态,我认为其实还是不错的。因为任何一个点上的满足都会让我们止步,满足就意味着你正在被别人超越。我觉得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必须是终身的、持续的学习。我们的管理的风格是鼓励大家去试错,去求变,去摸索。这一点可能是缘于我们创始人曹总,他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永远在挑战自己,突破自己。他的这种性格也传递给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基本上是处于永不满足,不停尝试,不断迭代的状态。东哥的《升级定位》理论其实就是多元化学科的体现,涵盖了定位学、经济学、生物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等学科的知识。这里也特别感谢高维。在接触高维之前,我们其实已经了解到科学创业的一些理念,但在真正接触了高维,并且参与了高维的培训和咨询项目之后,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创业的过程需要掌握多元的学科知识和多元的思维模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去牵引战略增长。认知红利才是最大的红利。我觉得,这些认知是我们成长的原料或者燃料,只有认知上的突破,才能真正带来财富上的增长。 股神巴菲特说“别人恐惧我贪婪”,贪不贪婪,不取决于胆量,而取决于认知。兰湘子团队抓住了疫情窗口期,别人退租我进场,从1家店开到15家店,从周末排队到天天排队。这个关键决策的背后,是一种理论自信。凭本事拿到的成果,是一种认知红利。兰湘子是一个很接地气的“小案例”,特别值得拆解复盘一下。“小炒”两个字平凡却精妙,却被兰湘子团队创造性做实了。当定位和配称二者相得益彰,顾客心智开始蓄能,品牌便初露锋芒。兰湘子的品类是湘菜,而小炒是基于品类物理特性找到的一个定位概念,把它直接嵌入到品类名上,是特性品类化的一种高阶打法。从外部思维看,相比大锅菜或快餐,小炒有更高的价值感。相比传统上档次的湘菜馆,它有快和价格亲民的认知,所以它能精准对接顾客需求。而广告语“上菜快,吃得爽”,正是湘菜小炒口语化的一种创意表达,是显而易见能感知到的顾客利益。有人问,我能直接抄这个作业吗?品类名、广告语,甚至门头和菜单这些界面上的东西或许都能抄,而这背后默默使劲、不断进化的那些真功夫是很难抄的。毕竟,短期投机者要急着走捷径,长期主义者却要下苦功夫。
创业不是一道简单的填空题,而是先填空后证明,要步步为营推导出结论。比如基于小炒的“上菜快,吃得爽”,在运营上就要砍掉大菜慢菜、承诺25分钟上齐、改用五常大米、不好吃免单等。此外,餐饮业不太常见的蓝色系、可视玻璃墙、商圈能见度等都有助于提升兰湘子的门店品牌感。定位清晰,配称有力,触达和转化效率会大大提升。而复购,就得看产品力了,一个餐厅不好吃的话,你说的天花乱坠下次消费者也不来了。这一套动作在升级定位理论中称之为做配称,一个好的定位能推导出一系列有效的专用配称。相应的,只有专用配称才能支撑得起定位,让虚的定位变得越来越实。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专用配称持续迭代,护城河就能垒得越来越高。
没有被正确理论武装前,我们是懵着打。学习入门后,我们是摸着打。理论通透后,我们就要瞄着打。最后共勉一句:希望我们不做玄学创业派,不做直觉创业派,也不做经验创业派,而要做科学创业派。